《中华道医学》上篇第一章“道”(五个小节)

时间:2016-8-26 14:57:38   作者: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5580   评论:0
内容摘要:温馨提示:本书大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教授(章)亲自撰写,本书大纲“节”由道医之家创始人邱天道研究员撰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暂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道医学教材)培训使用教材。特别感谢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助力”本书,功德无量!

《中华道医学》上篇第一章“道”(五个小节)

  中华道医学

李良松 邱天道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道

 

《中华道医学》上篇第一章“道”(五个小节)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这个东西即变化之本, 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老子强名曰:道。

   【<道语>宇宙幻化,神秘莫测。神秘的宇宙,莫过于宇宙的神秘力量。这个神秘的力量她主宰着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是由她幻化出来的。那么,这个神秘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她叫什么名字呢?谁也说不清楚。
    据说2500多年以前,老子在研究这种神秘力量的时候就发现,这种神秘的力量“无”中生有,而“有”又生万物;能运行日月,生育天地,长养万物。故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第一章)。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神秘的力量实际上就是自然的总规律,亦是宇宙的总规律。但叫个什么名字才合适,才能最接近这个总规律的属性呢?老子说: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不朽之句。
    老子为什么用“道”强名来形容这种神秘的力量呢?《双经和一》释义说:“万物是用词称形,但是万物的内涵又是以气为君,以形为臣。君臣以道而聚,气变则名非。非以形定,皆以道性从之。圣主的“道”,包含有宇宙万物的源头、生长、变化,归宿规律的阐述。是非常玄妙并且无法用任何文字和语言来说明的。因为任何说得出来的都是糟粕之属性在起作用。人要想涉足于道的境地,一定会牵涉到人的本来—灵性问题。但是于常道之中对迷失本性的大众说道只有强之以名而应凡心。”

 

第一节 何为道


 

《中华道医学》上篇第一章“道”(五个小节)


  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

  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自然者,自,自己。然,如此,这样,那样。

  一切事物非事物自己如此,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风无人扇而自动,水无人推而自流,草木无人种而自生,不呼吸而自呼吸,不心跳而自心跳,等等不可尽言皆自己如此。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这个(假设的)东西即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古人强名曰:道。

  道,为中华哲学独有的哲学思想,对哲学理念、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影响甚巨。道家的道,哲学含义丰富而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所说的道含义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大义是说:道,可以说,可以名,义不是我们所说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产生於天地之先,是开辟天地之始;大道产生於万物之前,是生育万物之母。所以这个“道”,难以彻底讲述出来,只可以直观体验。同时也说明,“道”不是口头上的空谈,而是实际的存在。

  《庄子·缮性》:“道,理也。……道无不理”。《管子·君臣上》说:“别交正分之谓理,顺理而不失之谓道”;“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非兹是无以理人”。《韩非子·解老》以“道理”并提,认为“道,理之者也”,“万物各异理,而道尽稽万物之理。”《管子·任法》篇中说“故法者,天下之至道也”,这个“道”是政治原则;《周易大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道又是指基本规律。此外春秋时期也还有“天道”的说法,《春秋左传》即记载子产说过“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天道”即天之道,特指与天象有关的自然规律。老子之道的含义在保留道的多种多样的同时。他更把道作为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的最高实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除了自然之道外,老子之道有时又在社会人生之道、致知之道的意义上使用,即分析人生、获取知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道家黄老之学是“推天道以明人事”;道家老庄之学为代表的道家之“道”,偏重于谈宇宙本体及万物起源的问题。所以,虽同属道家,但是侧重点不同,在哲学与美学中也具有不同的重要含意和特色美观。

  以上这些有关“道”的说法,可能分别代表道的不同的含义。广而言之,天下的“道”只有一个,故老子说“独立而不改。”俗语云:“条条大路通北京。”即是说“道无不在”,无所不通。

  医生有“行医之道”,经商有“生财之道”,企业有“经营之道”,做人有“处世之道”,《庄子》甚至说“盗亦有道”。俗话说:“各有各的道。”可见这个“大道”与人生关系之密切。

  中华道家说,人在道中,而不知道之存在,好象鱼在水中,而不知水之存在一样。所以许多人生活之中,到处都有“道”的存在,可“百姓日用而不知。”

  自古以来,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凡是历史上一切有作为的人物,也许他不知“道”为何物,或者也许不了解中华道家,他的所作所为,一定符合于大道。

  中国是一个“道”的国度,大而言之,即宇宙、天地、万物、人类,何处非道之所在。“大道”之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但是无所不在。身为地球人,应当知道、明道、得道、守道。得道不失,乃可“长存”。

相关评论
道医之家 - 徽标商标 - 邱天道 - 联系我们 - 发明专利 -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