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医学》中篇第一章“道医发展史”(六个小节)连载二

时间:2016-9-14 17:16:46   作者: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1736   评论:0
内容摘要:温馨提示:本书大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教授(章)亲自撰写,本书大纲“节”由道医之家创始人邱天道研究员撰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暂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道医学教材)培训使用教材。特别感谢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助力”本书,功德无量!

《中华道医学》中篇第一章“道医发展史”(六个小节)连载二

  中华道医学

李良松 邱天道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道医发展史

 

《中华道医学》中篇第一章“道医发展史”(六个小节)连载二

道医学,是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期是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道医学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与中医学交相影响,许多内容已经融入到中医学体系里了;但是有更多的内容,仍然是在道家内部承传,比如说道学文献《黄庭经》、《修真图》、《内经图》等,其中许多道医生理学内容都是中医学典籍所没有记载的。

 

道语】道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道医学的内容长期以来在道家内部的不同法脉之中师徒相授,代代相传。为人民健康的预防、治疗和保健贡献着力量。由于道医学是修身修真者在世间广施方便,救死扶伤,德化众生,积行累功的重工具,所以古往今来,道医学可以说是最接近人民大众的一门医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道家人物布施医道、起死回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道医学以药物便易、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而着称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不颓,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医学体系。

 

 

第四节 宋元道医之继承与融会贯通

 

    宋元时期道教医家积极参与传统医学的建设在方剂、本有突出的贡献古籍注释整理等方面亦有贡献。 同时在体现自身特色的养生学建设方面亦广有收获在四时养生内丹炼养术方面探讨了任、督二脉作为修仙键等方面

 

创建于宋元交际的全真道与医学关系十分密切。全真教在创教过程中曾运用医药作为传教手段并将合药”作为立教的一个重要基础把行医施药作为获得所谓全真“真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这一重视医药的背景之下加之全真道以修习内丹为成仙证真的基本法门、“无大道而视道教其他修炼术均为“区区延年小术”故全真道士中熟医理、有医技之长者

 

全真道的创始人王重阳本身就身怀医疗绝技。据水仙源录卷二“长真子谭真人仙迹碑铭“大定丁亥岁仲秋谭处端重阳真人度马宜甫为门生公径赴真人所祈请弃俗服羽执第子扎真人付之以颂使宿于房中时严冬飞雪丹灶灰冷藉海藻而寐寒可堕指。真人展足令抱之少顷汗流被体如五身炊甄中。拂晓真人以洗余水使公涤面以涤之月余宿疾顿愈于是公推心而事之”对于王重阳这一高超医技道门有诗赞日真谭真人“一见师真痼疾顿愈决烈入道水云为终南聚徒洛土教风即弘蜕然此可见重阳以医传教的效果非同一般

 

重阳的高足全真遇仙派宗师马也精通医药尤其擅长针灸之术曽著有马丹阳天十二穴治杂病歌》。之妻后为全真道七真之一的孙不二携侄女孙又贞在崂山明道观潜修时研究医药著有六合备急方乾坤二十四针等医书。同为全真道七真之一刘处玄其所创立的全真道随山派也十分重视医术以行医救人修积善之基”。据水仙缘录真静崔先生传“先生姓崔氏讳道演……去家为道师东海刘长生刘处甚得真传。顷归将陵之栖焉。假医术筑所谓积善之基富贵者无所取者反多所。是以四远无德之。”全真道致力于内丹修炼所以普遍擅长运用功疗疾道书中这方面的记载甚多。《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二就记述了谭处端丹功疗疾事迹“师初名玉字伯后名处端……因醉卧雪中即感风痹之疾。 自知非药石可疗,乃经以求济……十六年至州白家滩一农夫病累月治疗无效梦中遇一道者干魁伟与人红药服之立愈次日见师愕然日此梦中赐药之师也欲以物酬师不领而去。

 

在王重阳的大弟子中邱处机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功绩最大全真道龙门派在全真北七真派中最为兴盛是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故道门称“是教也源于东华流于重阳于长春”将邱处机与王重阳相提并论邱处机十分精通传统中医学理论重视传统中医药修道养生中的作用对外炼丹药企求生予以否定邱处机有一修道真言“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邱处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召,赴大漠与成吉思汗相会“(元太祖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邱处机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意指有保养身体健康及预防疾病的生之法而没有使人生不死的丹药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所载邱处机在同成吉思进行上述对话中运用了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进行阐释邱处机对传统中医理论相当的运用自如。他对养生之道的阐释极符医理故能贏得成思汗的敬重。所以在邱处机东返时成吉思汗命他掌管天下道教并下诏免除道门的差役赋税而奠 了全真教在元代大发展的社会政治基础

 

邱处机擅长运用医理来阐释生之道出表现在其所的道教医学养生著作摄生消息论一书中,《生消息论幅不长不分卷按春、夏、秋、冬四季依次冠以春季生消息肝脏春旺相肝脏病法”;“夏季生消息”、心脏夏旺相心病法“秋季摄生消息”、“肺脏秋旺”、“相肺脏病法”“冬季生消息'冬旺”、相肾脏病法等标题。是书主要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医学思想为指导明了养生调应当顺四时阴阳消长盛衰的变化规律并从精神、意志、饮食、起居、衣着、用药等多方面指明了摄生之法和机理。

 

宋代是我国传统科技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样元道教医学有许多新创获。这首先表现在养生学领域宋元之际道教医学养生理论与方法已渐完善体系日趋合理和科学化。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道教医学养生著作邱处机摄生消息论尚有宋代茅山处士刘集的混俗颐生、曾所辑道枢》,还有胎息抱一歌养生秘录太上保真养生论及元代李鹏飞撰集的三元延寿参赞书、王珪的泰定养主论其中尤以道枢三元延寿参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字端伯自号至游子福建晋江人南宋初道教学者晩年潜心道教养生之术于绍兴年间道枢》,对南宋以前的道教炼养方术作了系统总结其医学养生思想主要有以下二大特色

 

其一博采众家精华的养生思想“道”一词典出·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要也。曾“道枢”为书名有博采道术精要之义如其所言古先至人立言如林以道傳观则钩其深。”现今道藏四十二卷本的内容也完全体现了这一特色。

 

其二在养生技法上主张以内丹炼养为主辅之以存神、守一、导引、按、服气、胎息诸法。曾在全书首篇玄轴篇开宗明义地指出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心堪然乃道之几。道出了心性修炼乃养生修道之要旨。《一书采的内丹炼养著作 尤以钟内丹著作为最而且还以传道集灵宝毕法作为全总结由此可见曾对钟丹法的重视。事实上道枢》,并不仅仅只是将前人养生理法提炼而且结合个人修炼心得以融会贯通。因此对内炼实践而言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内炼养生思想是以清心寡欲为旨要主张通过水火既济、坎离配合之法以求长生。这反映出道教修仙模式转对道教养生术发展的影响。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慥本着养生以不损为本进道者以无病为先”的准则在力主内丹修炼的同时也强调配合服气、导引、按液诸术达到除病去疾的。例如在服气篇“资谷以强资气以灵,强则有灵则长生。”在卷生篇则指出按跷之术的养生意义“按之方出于玄篆,可以延年可以驱疾。”这些都充分说明曾在养生思想方法上的兼容并蓄特色。

 

李鹏澄心元代池州华山人早年誓学医以济人自称住观时遇一道人“绿发童颜,问其姓宫也’,同所之‘采药’。移日清超可喜同宿焉。道人夜坐达旦问其齿九十其所以寿子闻元之说乎于是得到道人“三元之说”的传授“人寿,天元六十,地元六十人元六十共一百八十岁.不知戒慎则日加损焉。精气不固则天元之寿減矣谋为过当则地元之寿减矣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减矣。“李鹏飞自”)据此理论李鹏飞就归诸书集而成编撰成三元延寿参赞书凡五卷前有总论“人”,卷一论天元之寿二论地元之寿卷三论人元之寿卷四为却老还童诀卷五为神仙警世和阴阳延寿论等李鹏元延寿参从房中、日常起居、饮食及“滋补有药”、“导引有法”、还元有图等几个方面论述养生理法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对道教养生学养生理论体系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道教医家在元四大家中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金、元时期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各家竞起新学争鸣有所谓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分”之说。11世纪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医学流派即河间学派与易水学派其后又有许多衍变一直到14世纪产生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著名医学家其中刘宗素、张从正、李、朱震亨等四人号称元朝四大家”。元四大家的理论主张与临床实践开创了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对传统医学发展产深远影响。而四大家之首刘完素就是一位道教医家。关于刘完素的生平史书有传,刘完素以其“火热论”的医学思想在传统医学病机理论发展史上自成一家。 根据这一学思想刘完素强调治病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处方用药多以寒凉药物清热通利后人称之为“寒凉派”开启了元医学争鸣的先河对后世医学发展有极大影响。 同为大家的张从正也深受刘完素的影响史称“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

 

北宋时期道教医家十分活跃。道医积极参与了医药文献整理与言方医书的编修工作开宝六年太祖诏尚药奉御刘翰、道士马志、林医官瞿熙张素王从蕴、吴复圭、王光佑、陈昭遇、安自良等九人参考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对唐新修本草作了校勘和增补林学士卢多蒙等详定为开宝新详定本草。次年复命马志等人重是后定名为开宝重定本草。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命道士王怀隐与王祐、郑奇、陈昭遇等编修大型医方书太平圣惠方。该书是一部理、法、方、药体系完整的官修医书临床应用价值很高。由宋太祖亲自作序并确定书名令镂板颁行天下诸州各设医博士掌管。

 

在宋代成书的医方书中还有几部值得一提。一是由寇宗本草衍二十卷载药400种。该书是在嘉祐补注本草图经本的基础上参引前人论述本草药性辩论尤为洋细该本草收人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中附有药图名为图经衍义本草  另一部是宋人李研究难经的专书难经注解》,该书现存唯一版本就是明代正统道藏太玄部之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七卷。另外还有两部宋代医书即史黄帝内经灵枢集注二十卷、刘温舒撰素问人式运气论奥三卷也被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之中。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道门重视医学和保存传统医籍之功绩

 

此外元道教医学在脉学等一些领域也颇有发微和创获于道教内炼的特点以及出于自济与济人的需要道门很重视修习脉学和针灸之术。宋道教内丹术的兴盛对脉学发展有积极作用由于内丹修炼是以人体为鼎人体中的经络系统是精气循环烹炼的路径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脉学是灸、内丹修炼的理论基础所以许多道教内丹家都重视脉理研究在内炼实践中对经络学说有许多发微和创获中尤以北宋金丹派南宗所奉的开山祖帅张伯端贡献最大端著有脉学专著八脉经》,对奇经八脉的分布、循行路径提出了新的[见解大大丰富了传统经络学说

 

及至南宋出现了以道医崔嘉彦为祖师的西原脉学流派。崔嘉彦精通脉理著有脉学专书脉決》,在脉学理论上有很大创新独树一帜崔氏脉诀现有多种版本传世俗称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崔嘉彦字希范号紫虚南康人道教医家以医术济世朱熹曽与崔嘉彦过往甚密并向崔氏叩问养生之术。据朱文公文集卷七十西源庵记“君名嘉彦字子少慷慨有奇志避地巴东三峡之间修神农老子之术……予往造之而君不避也。”(《四部丛刊本》)崔嘉彦在脉学发展史上倡导'四脉为纲”学说在脉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崔嘉彦在其医书中强调“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更看”、“更看五脏”把脉象、三部、脏腑结合起来阐述脉证规律建立了四脉为纲辨脉辨证新体系。由于崔嘉彦行文时采用丹经常用的歌形式便于修习者读和记忆颇受欢迎。明代李时珍之李言闻曾对此书予以补订改名为四言举要》,李时珍又将其辑入湖脉学一书中

 

    崔嘉彦创立的四脉为纲学说由其弟子继承下来并不断加以充实和发展形成了脉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西原脉学崔嘉彦的亲传弟子有四代之多因其祖师崔嘉彦隐于庐山西原故称西原脉学这一脉学流派突破了传统脉学七表八里的模式建立了四脉为纲辦脉辨证的新体系以其通俗、简明、实用在中医脉学史上占据重要历史地位


相关评论
道医之家 - 徽标商标 - 邱天道 - 联系我们 - 发明专利 - 管理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