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道医学》中篇第一章“道医发展史”(六个小节)连载三

时间:2016-9-23 16:49:51   作者: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阅读:1333   评论:0
内容摘要:温馨提示:本书大纲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李良松教授(章)亲自撰写,本书大纲“节”由道医之家创始人邱天道研究员撰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暂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道医学教材)培训使用教材。特别感谢北京道医之家医疗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助力”本书,功德无量!

《中华道医学》中篇第一章“道医发展史”(六个小节)连载三

  中华道医学

李良松 邱天道 编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


中篇 各论


第一章 道医发展史

 

《中华道医学》中篇第一章“道医发展史”(六个小节)连载三

道医学,是源自于道家的修身学说,最初期是诞生于伏羲黄老学说中所提及的守一法之中,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系统,其代表作以现存的《黄帝内经》最具有代表性。道医学在历代传承的过程中,与中医学交相影响,许多内容已经融入到中医学体系里了;但是有更多的内容,仍然是在道家内部承传,比如说道学文献《黄庭经》、《修真图》、《内经图》等,其中许多道医生理学内容都是中医学典籍所没有记载的。

 

道语】道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道医学的内容长期以来在道家内部的不同法脉之中师徒相授,代代相传。为人民健康的预防、治疗和保健贡献着力量。由于道医学是修身修真者在世间广施方便,救死扶伤,德化众生,积行累功的重工具,所以古往今来,道医学可以说是最接近人民大众的一门医学,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道家人物布施医道、起死回生的脍炙人口的故事。道医学以药物便易、方法简便、疗效可靠而着称于世,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国流传几千年而不颓,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医学体系。


第五节 明清道医之丰富多彩与创新

 

明清之际道教医学得到了繁荣发展道教与医学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自明代开道教医学的许多理论成果为医家所汲取促进了明清时代传统医学理论的创新与养生学繁荣局面其主要标志为命门理论、心肾相交理论的成熟以及奇经八脉理论成为养生学与临床的指思想。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著名道教医家、养生家并有大量相养生学述问世。主要表为两个方面:

 

1. 道门中人精通医道。 道门与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流行于宋元明流行的净明道 关于源于净明道许真君信仰和其自身的教义其一净明道乃是是在民间许真君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道派。许真君信仰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许真君具有符咒治的神异医术其原型是晋代道医许逊。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古今医统门为许立传

 

许逊字敬之阳县令时郡民患疫十死八九敬之以神方拯济符咒所及皆登时愈至于沉亦无不愈者传闻于他郡有疾者连路而求疗日以千计……稚赢不能至者汲水归以皆获痊愈积功成道白日飞升

 

另据道书记许逊在世时蜀民为感激其救治病苦的恩徳立生祠杞之。民众对许逊医术济人的信赖久之发展成为一种宗教情感许逊因此也被神化纳入道教神仙谱系灵宝流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州都仙太史高明太史南宋兵荒马乱之际江西玉隆万寿宮道周真公、何守等便托以许逊降世在民间许逊信仰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许逊为师净明道。南宋明道后来传不明。及至元初江西南昌西山道刘玉又重建了净明道也称净明忠孝道。净明道在明代成为道教有影响的道派。其二净明忠孝道暗涵有重视医药的逻辑因子。刘所重建的净明道汲取了南宋理学思想强调忠孝伦理修养其教义是以老子为宗“以忠孝立本”。净明道将救治百病视为净明道法三品之一,《太上灵宝净明洞神上品经卷下“救治百病篇第三十三 ”云:

 

前一道回死为生后一道保命生根凡有疾病者闭目朱砂恰(诀念咒存身为孝道明王灵宝净明救苦九符咒水以服之则病者自安救治疾病谓之道力以力行道谓之细积以法行道谓之达道以孝行道谓之上道、道中有上中下三品此其下也。 然救治百病愈人疾苦亦可得仙

 

净明道虽然将行孝视为上道而将救治百病'愈人疾”初为下道“此道家之事方便法门耳 。”四规明鉴经》,《道藏辑要危集四但认为救治百病愈人穷苦亦可得仙修下道有助于“上道”所谓“得此则行孝炼之羽寞也”。

 

    在刘玉所重建的净明道传人中尤以第四代传人赵宜真对医术最为精通。赵宜真道号原阳子元末明初江西安福人少通经史长习进士业因久病不愈乃弃儒入道。著有原阳子法》、《灵宝归空决》,刊有仙传外科秘方》(亦名仙传外科集验方》) 本书是一部以痈疽治疗为主的外科医方书共十一卷是书卷一“叙论痈疽发品第一”开宗明义地指出“外科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变故生于顷刻性命悬于毫发故也。”认为痈疽之名虽有二十余证而其要有二阴阳二证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热为实发于阴者为疽为冷为虚。”对各种痈疽的临床症状、病因及治疗作了阐释并强调对痈疽要及早治疗。全书约收外科验方四百余种既有道教医学常用的外科丹方也有许多民间验方反映了明代道教对传统医学外科学的贡献。

赵宜真的弟子刘渊然也兼通医术。刘渊然号体玄子幼即出家师事赵宜真得授净明忠孝道法、符集及金火大丹决要能呼召雷劾治鬼神善为人疗疾。刘渊然继赵宜真之后成为净明忠孝道的嗣师。 明史卷二百九十九方技:“刘渊然者县人。 幼为祥符宫道士颇然呼召风雷……渊然有道术为人清静自守故为累朝所礼。”而刘渊然的门徒邵以正也医道兼通。邵以正明代中叶云南昆明人自号承康子别号止止道人。 明史稿卷二八一方技:“其指刘渊然徒有邵以正者云南人早得法于渊然。 召为道录司左元义。正统中迁正一领京师道教事景泰中赐号悟元养素凝神冲默阐微振法通妙真人。”邵以正编著了一部较有影响的道教医学丛书青囊杂纂》,对道教医学经方的收集、整理与传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青囊杂纂共收有仙传济徐氏胎产方仙传外科集验方小儿痘疹证治秘传外科方济急仙方上清紫庭追痨仙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八种医方书并附有秘传经验方一部。该书汇集了大量临证各种单方、验方对各种方剂的功用主治、组成、用法一一予以介绍在临床治疗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净明道“借医弘道”的做法是道门一贯的传统一直延续至清代。清代正一派道士娄近垣字三臣号朗斋又号上清外史。松江娄县人道门世家出身。娄近垣自幼好道出家龙虎山拜周大经为师得授五雷法及诸家秘符长于符水治病之术。雍正九年正月奉召入宫为雍正帝驱邪治疾获得效验。龙虎山志卷一“修上清官上谕有详细记载“昨岁指雍正帝躬偶尔违和芳逞其邪术假托祝由以治病。朕觉其邪妄立时诛之。而余邪缠绕经旬未能退净。有法官娄近垣者秉性忠实居心诚敬为朕设坛……确有灵验。又以符水解退余邪然冰释朕躬悦豫举体安和。

 

娄近垣以符水医治好了雍正帝的疾患受到清的赏识“因赐以四品龙虎山提点司钦安殿此后娄近垣不断受到朝延的褒奖和重用例如雍正十一年六月赐大光明殿上就宣“大光明殿现修整与你指娄近垣作子孙常住。上清宫去选些法官来若上清宮人少在苏州选几个来 好教他学法将来光明殿你就是第一代开山的人 钦此。”娄近垣符咒治病弘道受到朝延的重视使得清代业已衰落的龙虎山正一一度呈現出复兴景象。关于娄近垣医弘扬道的功绩,《重修龙虎山志序姿君朗斋名近垣者能以修身却病之术裨益圣躬祷斋坛屡著效。世宗宪皇帝特加锡以真人封号为元教主持且因娄推本所自敕重修虎山上清宫帑矩内大臣董视落成锡之碑额以垂永久。”这一评价可谓恰如其分表明清代道教医学仍有一定影响。

 

清代乾嘉年间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也是一位医道兼通的高道。刘一明道号悟玄子别号素朴散人山西曲沃人刘一明自幼体弱多病后受异人传方而愈疾遂立意方外。 正如他叙所云“幼时习儒年未二十大病者三几乎因病有遂而慕道刘一明在前往肃南安寻医求治途中遇一蓬头老翁相见如故得赐良方。及至南安如方治疗诸病顿脱。自此立意方外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经历刘一明十分强调道士修真必须研习医术以自救、救人他在会心内集卷下“去病歌”中明确指出'欲修真先去病身无病方延命若还有病不肯除犹如子跳坑井刘一明是清代著名内丹家精研易理与丹道著有周易阐真易阐真象言破疑通关文参同室指真直指南针道录会心集等著作刘一明本人在心于丹道的同时犹不忘情于医道 著有眼科启蒙经验杂方经验奇方杂疫症治等多种医书。 刘一明在弘道生涯常自制丹药以医药济人。会心集下就载有一则“眼药方”并云“若知自己痛与痒急求明师问端详。先积法财买药材次置器安丹房。老嫩速合度数进退止足定柔刚。灵药成就随手效立竿见影不荒唐刘一明内外丹善于利用外丹技术、设备来制备医用这是十分可取的道教医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中医传统制药学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刘一明还将医家区分为神医与人医两种类型,《会心外集卷下“示李源

 

医有神医有人医神医者先天之学转生杀夺造化和阴阳调五行。后天中培先天假身内保真身采大药三品除历劫病根神明推己及人所谓有用中无用无功里施功。如神农、黄帝、伯、雷公、扁鹊、抱朴子、华佗孙思邈其人者以上圣贤皆有实学先治己而后治人。所以药到疾除邪气退而正气复起死回生得心应手也。人医者后天之学全在五脏上用功夫、草木上用心思虽明的三关九候、七表八里仅可医的应生之人医不得应死之人医得后起之病医不得根本之病复得后天之气复不得先天之气治得有形之病沽不得无形之病。如仲景、叔和、河间、时珍其人者。以上数人俱皆虚学不能先治己而专治人是舍己从人顾外失内。所以有效有不效此其所以为人医也。尔近日医道不知神医之道乎人医之道乎果是神医之道则治己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人我共济心运用左之右之无不宜之

 

刘一明从道教内丹术的角度将医家区分为神医和人医认为神医乃先天之学能培养先天元气既能治己又能治人无伤于彼有益于我而人医则是后天之学只在五脏上用功夫以草木药去邪除疾不能先治己而专治他人。这是一种典型的道教医学观反映了道教内丹术对传统医学思想的影响。

 

2. 道教医家及其主要理论成就。明代道教医学得到了充分发展出现了许多融通道教医学思想的医学大家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首先在对明代本草学的影响巨大。例如 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就参考了晋代以来大量道教医学著作据卷一序例·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中所征引的书目计四百四十家其中道书多达四十多种。故明人顾景星指出: “其指李时珍以神仙自命岂偶然哉”兰茂所编辑的地方性本草学著述滇南本草》,也是道教医学对本草学影响的一个范例。兰茂字延秀云南省蒿明县杨林千户所石羊山人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卒于成化一二年1476。兰茂自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因自匾其轩日“止庵”故人称“止庵先生”。兰茂究习医药起因于母病。“兰子因母病留心此技三十余年。其学皆探本穷源得古人精奥。其方饵专一真切。不事枝叶。投入数剂无不立愈。”兰茂不但精于医技而且对道教内丹养生术、文学、戏曲、绘画、地理也颇有造诣著述甚丰。除滇南本草医门览要等医书外还有炼养著作性天风月通玄记声律发蒙玄壶集行世。

 

滇南本草是我国古代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地方性本草学专书。题为明滇南杨林和光道人、止庵兰茂撰并识”的序文云“余幼酷好本草考其性味辨地理之情形察脉络之往来南则不同也。盖滇南乃昆仑之总脉也而又近于西天之地故有逆水绕之往往奇花异草产于城而久不识。余留心数年审辨数品仙草中蔬菜草木种种性情。并著医门览要二卷特救民病以传后世为永远济世之策。后有学者以诚求之切不可心矢大利而泯救病之心。若能刻存善念利吾救人自有神天默祐获福非浅。 凡行医者合脉理参悟其应如响。然凡奇花异草切勿轻传匪人。慎之慎之。滇南本草在本草学上有较高的价值和影响。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其名著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中就引用了南本草七十条资料。

 

其次道教医学对明代医家的基础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孙一奎的医学成就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孙一奎宁文垣号东宿又号生生子休宁人。撰有赤水玄珠三十卷、医旨绪余二卷另有生生子医案五卷。赤水玄珠医旨绪余是孙一奎的二部重要医著在传统医学发展更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孙一奎受道教影响甚深这首先体现在其儒释道三教合一为特色的医学观上他认为医道相通道家性命双修的“道理”有助于医学强调习医者要参观“道理”。 正因为如此孙一奎在罗浮道人的指点下庄子·天地中象目得珠的寓言故事将医书命名为赤水玄珠。其次从孙一奎医著的内容上分析孙一奎擅长援仙入医。《赤水玄珠卷十中引述了许多道门中常用的丹方及其炼制法取红铅法白铅”、“制灵铅法'制真土法”、宝珠丹阴炼秋石法”、“阳炼秋石法”、伏火黄芽法”、“炼黄芽法”、“三妙丹”、“三元丹”、''五精丸”、“紫虚延龄丹”、“紫石英散”等等。再次孙一奎在中医基础理论上也颇有建树他将末五代以来道教内丹术关于肾命门的认识引入医学系统阐述命门——肾间动气论提出命门在两肾中间其中含一点真气人之生命活动有赖于真气发动所以真气又称动气或原气而其发生之处称为命门。他认为命门之义“犹如儒之太极道之玄牝也。”孙氏对命门学说的阐述早于赵献可和张介実对明代传统医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再次其他一些融通道教医学思想的明清医家也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如周慎斋确立心相交、心肾不交作为人体生理与病理的理论傅青主著傅青主女科》,对后世妇科学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祝登元著有心医集》,其临床上治疗心因性病症的特点就是直接把内丹炼养作为整个过程的主要部分等等。

 

    概括起来明清之际道教医学渐次汇入传统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与传统医学融为一体 成为中医药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明清之际道教医学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养生学的繁荣发展其中直接了唐宋道教医学的重要成就在元似乎已经绝迹的道教医学成果又重新涌现出来。这一时期的道教养生家写作了一大批集历代养生方术之精华的养生著作。这些养生著作多切合实用其治病疗疾的针对性较强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它们对传统医学养生学不再成为少数人所握的“贵族医学”普及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以下举例简要介绍著名道教养生家及其代表著述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这些著作的价值意义。

 

    1.高濂生八笺

    高濂字深父别号瑞南道人明代著名养生学家其医药养生著作有按摩导引诀治万病坐功诀遵生宝训》(四时摄生消息论服食方解百毒方仙灵卫生歌绝三尸符咒守庚申法续神咒录服气法遵生八笺等等。其中,《遵生八笺是一部集历代养生学大成的名著以道家、道教医学养生精华为核心。这一特征不仅反映在遵生八笺原题为屠隆纬真人著这一点上而且深刻反映在该书所搜采的道教医学养生学丰富内容上。 该书于1591年付梓刊行历代均有翻刻或校订重订流传极广。

 

遵生八笺全书十九卷分为清修妙论笺二卷、四时调摄笺四卷、起居安乐笺二卷、延年却病笺二卷、服食笺三卷、燕闲清赏笺三卷、灵秘丹药笺二卷、尘外遐举笺一卷。在清修妙论笺作者博采道、释、儒各家生、养生至要尤其是道教养生理论以明养生有理、卫生有方。遵生八笺所引道教医药养生典籍及其论述相当丰富仅以其中清修妙论笺这一部为例除上述外还有贞白书道林摄生论太上日用经养生大要道院集太上九行谭子化书西升经坐忘枢要坐忘铭群仙录黄帝中经太玄经洞神真经《(养性延命录崔公入药镜西山记妙真经黄老经清静经玉枢经等道书以及重阳师、天隐子、孙真人、郝太古、白玉蟾等高道养生真言其目的都在于向世人表明“保身有道”''养生之理”和长生之法”并非“虚妄之作”。并敦促人们对尊生、养生之道要“心悟躬行”以达到修身正心养德养生兼得之矣”。

 

高濂在养生方术上得到道人的秘传道教医学养生之精髓并收集大量养生丹方。 他运用道教服食养生方自治赢疾、眼疾疾愈目明收到改善体质、弱质变强壮之奇效。 灵秘丹药序:“余幼病赢复苦癖喜谈医。自家居客游路逢方士靡不稽首倾囊以索奇方秘药计今篇篇焉盈卷帙矣 。即余自治赢疾顿壮朦疾顿明用以治人应手奏效。神。药之方一余宝有年计所征验不可枚举。兹不自秘并刻以助遵生一力。” 故遵生八笺各卷中所收载的医方、养生方大多切合实用防病祛疾的价值极高。

 

    2.丹亭真人传道密集

关于丹亭真人来历一般认为丹亭真人乃道门隐山派中人“丹亭真人为玄门隐士青城秘传:真人久居庐山足迹遍五岳名山洞府曽一度至青城蛾眉二百余岁犹步履如飞鹤发童颜骨弱筋柔犹孺子也其修老氏婴儿派之道功乎”丹亭真人的事迹由于缺乏确切史料难以详考。 但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明朝时期一位埋名隐姓的高道。 萧天石主编的道藏精华收录有丹亭真人传道密集》,凡四种。 即一、卢丹事真人养真秘籍》(署太原傅青主录有礼亭考证记),二、丹亭悟真篇》(署太原傅青主录),三、傅青主丹亭问答集 署太原傅青主纂有天笃老人石舟题字并序),四、丹亭真人卢祖师玄谈集》(署太原傳青主手录秘本。这四种道书不论其真实作者是谁但考其思想内容乃是明清之际新出的道教医学著作下面我分別就这四种著作的思想内容略作分析。

 

第一“修身者要知一身血气脉络之要”的修真养生观。明清之际新出的道教养生著作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其中之一就是与医学关系更加密切普遍强调修道养生要通晓医理以医为指南。《丹亭悟真篇对此作了深刻论述认为“欲修长生须识长生之本欲求不死不餐之人。而这长生之本就包括要熟知医理明察人之五脏六腑构造、脉络联布之要及一身气血津液降出的规律

 

第二“病魔不除仙基难立”及“却病以”的修仙方法论。随着传统医学对生命现象及生长壮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传统医疗技术在控制生命进程除病防疾以益生延年的重要作用已为道门中人所普遍认同道教在修仙理论上对长生的途径、条件的把握也发生了相的转変。明清之际一些熟识医理的道教养生学家明确提出修仙与治病却疾是相互统一的修仙必须首先却疾。明清之际道教修炼方术日趋医学化和实用其突出表现在道教学养生学家业已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道教内丹术功法应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并且与常养生保健紧密结合起来丹亭真人玄谈集是一部临床丹功治病手册主要针对临床上各种疾患明扼要地说明如何依据病理特征“却病以进行施功治疗。该书涉及的病症有三十九

 

第三以息法为核心的内炼体系。 卢丹亭真人养真秘籍一书丹亭真人传道密集 正文前有丹亭真人传道图一幅书中以师生问答形式即采用真人与门徒养浩生之一同一答来阐述以修炼息法为核心的内丹养生功及其诀要。是书分数息第一”、“调息第二”、“闭息第三”、住息第四”、“随息第五”、胎息第六“无胎息第七”共旦每节之前都有一简要拒要之“总论”全书贯穿了一个基本思想即从道教医学培养元气的人体观出发“成真之功在于修道养生全在于人体之神的调用故断定修息法乃养真之大功

 

通观这四部道教内丹养生专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行文简明文风颇为朴实 一反道教内养生著作常有的玄秘文中不重玄理不尚玄秘作者针对以往丹书在修真口决上大都秘言子不肯分明说破的特点今将丹经、梵典中口诀一拈出与后人作昏暗的照路灯辦真伪的试金石将内炼法门一一破析。

 

    3.曹庭栋老老恒言

明清问世的养生学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切合日常生活所述养生方法多浅近易行这以代的老老恒言最为典型。老老恒言为待乾隆十年隐曹庭栋所著。曹庭栋自号山居时人称之为“神仙中人”(《老老恒言“序”上海书店影1是书专论老年人养生故名老老恒言》( 1981年上海书店根据文瑞楼石印本影印老者恒言》,改名为养生随》)。全书共五卷卷一至四所谈都是关于老年人日常起居寝食方面的养生方五卷为粥谱从食疗学的角度药食二用方百种切合老年人调养、治疾所用。 老老恒言一书在养生思想与方法富有特色正如清人金安清所评论的老老恒言二卷乃自言其养生之道慎起居节饮食切切日用琐屑浅近易行而深味之古今至理实不外乎此引证书至数百种可谓博而约矣这一评价道出曹慈山养生方法的一大特色即从日常生活起居、食物、散步、盥洗、见客、省心、出门、衣着等手进行养生保健。书中本着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出发总结出一整套衣、食、住、行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大都是他本人亲自体验过的有效方法。曹氏幼年虽曽患童子痨但由于善于养生著述老老恒言时业已七十五岁且能享年九十余岁无疾而终。《老老恒言是一种在中国传统医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养生学杰作这与老老恒言善于汲取历代道教养生精华不无关系,老老恒言一书篇幅然不长但旁征博引、博约精当。所引的道教养生典籍相当大部分计有近四十种。这充分说明了明清时期道教医学养生方法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也表明了道教医学与传统医学在养生学领域内的融通趋势。

 

    以上一些明清道教医学养生著作重点依稀勾勒出明清道教医学养生术发展的态势及其特点,充分证明了明清之际道教医学的丰富多彩与创新。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代表性著如冷所著的修龄要旨、周履靖的赤风髓、沈金査的尊生书、粘本盛的道养全书》,等等皆为明清道医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相关评论
道医之家 - 徽标商标 - 邱天道 - 联系我们 - 发明专利 - 管理登陆